畜牧所在环境温湿度对白羽肉鸭生长和屠宰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发布时间:2024-12-05 17:47 来源:畜牧所 浏览次数:

目前,肉鸭全舍内环控式养殖方式逐渐替代传统的“靠天收”养殖方式,然而,肉鸭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参数缺乏造成全舍内养殖环控无据可依,调控粗放、不精准、能耗大。畜牧所围绕温湿度参数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在温湿度对白羽肉鸭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新进展。

在湿度对白羽肉鸭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方面

(1)近日,在农林领域权威期刊《Poultry Science》(中科院一区)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influence of relative humidity during the first 21 days post-hatch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meat quality of Pekin duck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湿度,探究了育雏期的养殖环境湿度对白羽肉鸭生长表现、生化指标和肉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育雏阶段不同湿度条件下生长的北京鸭表现出不同的生理适应性及肉质变化。通过比较60%、67%、74%81%相对湿度下饲养的北京鸭获得以下结论:在生产性能方面,不同湿度条件对北京鸭的体重、饲料转化率等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高湿度下鸭的体型和部分器官指数有所改变;在肉品质方面,湿度变化对肉质的颜色、pH值等肉质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在中高湿度条件下,北京鸭的肉色亮度降低,呈现更高的红度;在血液生化与抗氧化方面,特定湿度条件下,鸭的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出现差异,表明湿度可能对北京鸭的代谢和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该研究创新性地展示了孵育期湿度管理对北京鸭生长和肉质的影响,为优化养殖环境、提升鸭肉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应诗家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孙东岳为第一作者。


(2)202311月,在《Animals》(中科院二区)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Impact of Different Relative Humidity Levels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White Pekin Ducks Aged 4 to 42 Days”的研究论文。通过人为控制环境湿度,探究了生长全期的养殖环境湿度对白羽肉鸭生长表现、生化指标和肉质的影响。在42天的育成期中,实验设定了60%、67%、74%81%的四个湿度条件。结果表明,74%的相对湿度下白羽北京鸭的生长表现最佳,其体重、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显著优于其他湿度条件。同时,胸肌重量和胸肌比例也在此湿度下显著提高,显示出更好的屠宰性能。在74%湿度下,鸭肉的柔嫩度最高,剪切力显著低于其他组,肉质更易于咀嚼。此湿度条件下的鸭肉颜色更深,亮度较低,显示出较好的感官品质。另外,在74%的湿度下,肝脏指数显著提高,表明该湿度有助于提高鸭的营养代谢能力,从而间接支持其生长和肉质品质。该研究为白羽北京鸭养殖环境中最优湿度提供了实证依据,74%的湿度可显著提升鸭的生长和肉质表现。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白羽北京鸭的环境控制,有助于提升鸭肉品质,保障经济效益,并增强养殖过程中动物的福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应诗家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孙东岳为第一作者。

在温度对白羽肉鸭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方面

(3)20243月,在《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期刊(中科院二区)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traits, meat quality and serum antioxidant function in Pekin duck”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湿度对白羽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白羽肉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74%的条件下,当环境温度超过26℃时,42日龄白羽肉鸭的体重和平均采食量显著下降,体型发育和肌肉重量也遵循这一规律。 在温度为 20°C 23°C 时,白羽肉鸭的生长性能、肌肉产量及体尺性状表现更佳,血清氧化还原状态也较为理想和稳定。上述研究为特定相对湿度条件下提供了更适宜肉鸭生长的温度范围,也为畜禽环境调控研究方向提供了数据支持与论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应诗家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北京农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徐聪聪为第一作者。


(4)20247月,在《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期刊(中科院二区)在线发表了题为“In-depth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Cherry Valley duck lungs exposed to chronic heat stress”的研究论文。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了在20℃(适宜温度)和29℃(慢性热应激温度)下饲养的樱桃谷鸭肺部样本的基因表达,发现了1013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部分基因参与了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关键生理过程。分析确定了若干中心调控基因(如TLR7、IGF1、MAP3K1等)和6miRNA(如miR-146、miR-217)在鸭肺部的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提示了这些分子在鸭的热应激适应中具有潜在调控作用。通过构建miRNA-lncRNA-mRNA网络,研究揭示了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理解慢性热应激下鸭的分子应答提供了新思路。这项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白羽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首次构建慢性热应激下的肺部转录组调控网络,揭示了mRNA,miRNAlncRNA在鸭热应激适应中的重要调控作用,为后续遗传育种、品种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应诗家研究员与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汤敏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江苏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刘毅为第一作者。


上述研究成果主要得到了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20)2010)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项目(CARS-42-38)经费资助。

文章链接: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2579124010514

(2)https://www.mdpi.com/2076-2615/13/23/3711

(3)Frontiers | Effects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traits, meat quality and serum antioxidant function in Pekin duck

(4)Frontiers | In-depth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Cherry Valley duck lungs exposed to chronic heat stress

分享: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