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所亚夫科技服务团深入一线,助力盐碱地改良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7-24 17:13 来源:沿海所 浏览次数:

7月18日,沿海所亚夫科技服务团队深入盐城市响水县、滨海县耐盐水稻种植示范区,开展盐碱地改良专项科技服务活动,将最新科研成果带到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兴农使命。

科技服务第一站:灌江生态农场精准把脉

在响水县灌江生态农场200亩耐盐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田间,服务团队认真观察了"中科盐4号"、"盐稻21号"等我院自主培育的耐盐水稻新品种田间长势及田间管理情况。通过便携式土壤盐分测定仪测定土壤和灌溉水盐分含量,发现试验区土壤盐分最高可达4.0‰,灌溉水含盐量达0.5‰-0.9‰。服务团队结合当前气象数据分析近期持续高温少雨,提出"动态水位调控"的田间管理方案,减轻高温、高盐分对水稻的不利影响。

技术推广第二站:合心村示范田成效显著

服务团考察调研滨海港镇合心村时,耐盐水稻示范田长势良好。在盐城市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耐盐水稻"盐稻21号"配套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于合心村盐渍化中低产田成功开展规模化种植示范。该项目集成应用三大核心技术体系:盐碱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全生育期精准水浆管理技术及"双减"施肥防病虫技术,通过技术应用有效改良了当地盐渍化土壤。目前示范区耐盐水稻“盐稻21号”在盐分较高情况下秧苗表现长势旺盛,技术展示效果显著。服务团针对今年灌溉水盐分浓度较常年偏高的情况,提出采用晚排早灌的灌溉方式,配合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逆性。

在此次科技服务活动中,沿海所亚夫科技服务团队通过实地调研与技术服务、精准科学技术指导和推广耐盐水稻新品种来改良盐碱地,不断提升盐碱地利用效率,利用"以种促改、以改优种"的种植模式,提升盐碱地利用效率,为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

分享: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