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塑料制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威胁生态环境和动物生殖健康的重要问题。卵子质量是决定雌性动物繁殖效率和生殖健康的核心因素,如何在环境压力下维持和提升卵子质量,是现代畜牧业和人类生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日,畜牧所牛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Dairy Science(Q1,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和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Q1,中科院二区)连续发表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了微塑料损伤家畜卵子质量的分子机制,并发现通过营养补充牛磺酸可有效逆转损伤,提升发育潜能。该研究为评估微塑料对畜禽繁殖和人类生殖健康的潜在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针对性开发缓解微塑料生殖毒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支撑。
研究团队首先以猪卵子为模型,发现微塑料暴露会显著阻碍卵子成熟,致使极体排出受阻、纺锤体和染色体结构异常及皮质肌动蛋白分布紊乱。代谢组学分析表明,微塑料扰乱了卵子胆碱和肌酸代谢通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急剧升高,造成严重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不仅耗竭了关键的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还诱发DNA损伤和细胞凋亡,最终使卵子质量严重下降。
明确了微塑料的损伤机制后,团队进一步以牛卵子为模型验证了损伤的物种普遍性,并将目光转向如何修复受损卵子。研究发现在培养体系中添加牛磺酸,一种具有强大抗氧化功能的天然氨基酸,可快速恢复卵子受损的线粒体功能,降低活性氧水平,改善由微塑料引起的纺锤体异常、皮质颗粒分布紊乱等缺陷,显著提升卵子成熟能力和后续胚胎发育潜能。
上述研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博士后崔兆康为第一作者、王慧利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苗义龙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